zhèng

举正


拼音jǔ zhèng
注音ㄐㄨˇ ㄓㄥˋ

繁体舉正

举正

词语解释

举正[ jǔ zhèng ]

⒈  指出谬误,加以纠正。

⒉  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出谬误,加以纠正。

《左【zuǒ】传·文公元年》:“先【xiān】王之【zhī】正时【shí】也【yě】,履端於【yú】始,举正於中,归餘【yú】於终。”
唐 刘肃 《大唐新语·友悌》:“毕构 为【wéi】 益州 长史兼【jiān】按【àn】察使,多【duō】所举正,风俗一变。”
明 王世贞 《觚不觚录》:“惜乎言官不能举正,坐成其妄耳。”

⒉  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。

《后汉书·苏章传【chuán】》:“顺帝 时,迁 冀【jì】州 刺史。故人为【wéi】 清河 太守, 章【zhāng】 行部案其姦臧……遂举正其罪【zuì】。”

国语辞典

举正[ jǔ zhèng ]

⒈  设立至正的标准。

《左传·文公元年【nián】》:「先王之正【zhèng】时也,履端于始【shǐ】,举正于【yú】中【zhōng】,归余于【yú】终。」

⒉  检举纠正。

《后汉书·卷五·孝安帝纪》:「既不奏闻,又无举正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举正"的意思解释、举正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在我国历史上,每当国家,民【mín】族处于危急存亡【wáng】的严【yán】峻时刻,穆【mù】斯【sī】林挺身而出,不怕流血牺【xī】牲,为国效命的英雄事迹不胜【shèng】枚【méi】举,这种壮举【jǔ】正是他们所具【jù】有【yǒu】的高尚【shàng】道德情操和正确人生【shēng】观的最【zuì】好体现【xiàn】。

2.在我国历史上,每【měi】当【dāng】国家,民族处于危【wēi】急存【cún】亡的严【yán】峻时刻,穆斯【sī】林挺身而出,不怕流【liú】血【xuè】牺牲,为国效命的【de】英【yīng】雄【xióng】事【shì】迹不胜枚举,这种壮举【jǔ】正是他们所具有【yǒu】的高尚道德情操【cāo】和正确【què】人生观的最好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