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名句 > 杜甫的名句 > 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
出自唐代杜甫的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

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
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剑门关外,喜讯忽传,官军收复冀北一带。高兴之余,泪满衣裳。

回望妻子儿女,也已一扫愁云,随手卷起诗书,全家欣喜若狂。

老夫想要纵酒高歌,结伴春光同回故乡。

我的心魂早已高飞,就从巴峡穿过巫峡,再到襄阳直奔洛阳。

注释

闻:听说。官军:指唐朝军队。

剑外:剑门关以南,这里【lǐ】指【zhǐ】四【sì】川。蓟北:泛【fàn】指唐代幽州、蓟【jì】州一带【dài】,今河北北部地区,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。

涕:眼泪。

却看:回头看【kàn】。妻【qī】子:妻子和孩子。愁何在【zài】:哪【nǎ】还有一【yī】点的忧伤【shāng】?愁已无影无踪。

漫卷(juǎn)诗书【shū】喜欲狂【kuáng】:胡乱地卷起。是【shì】说杜甫【fǔ】已【yǐ】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【háng】装准备回家乡去了。喜欲狂:高【gāo】兴得简直要【yào】发【fā】狂。

放歌:放声高歌。须:应当。纵酒:开怀痛饮。

青春: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。作伴:与妻儿一同。

巫峡:长江三峡之一,因穿过巫山得名。

便:就的意思。襄阳:今属湖北。洛阳:今属河南,古代城池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海 兵.杜甫【fǔ】全集【jí】诗详注.乌鲁木齐:新疆人【rén】民【mín】出版【bǎn】社,2000:219-120

2、于海娣 等【děng】.唐诗【shī】鉴赏大全【quán】集.北京:中国【guó】华侨出版社【shè】,2010:182

创作背景

  闻官军【jun1】收【shōu】河南河北》作于广【guǎng】德元年(公元763年)春天,那时【shí】杜【dù】甫52岁。宝应元【yuán】年(公元762年)冬季,唐【táng】军在洛阳【yáng】附近的衡水【shuǐ】打了一个大【dà】胜仗,叛军头领薛嵩、张忠志【zhì】等【děng】纷纷投【tóu】降。第二年,持续七年多的“安史之乱”宣【xuān】告【gào】结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程千帆 等.唐诗鉴赏辞典【diǎn】.上海【hǎi】:上海辞书出版社【shè】,1983:542-544

鉴赏

  杜甫在【zài】这首诗下自注【zhù】:“余田园【yuán】在东京。”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【luàn】已平的捷【jié】报,急于奔回老家【jiā】的喜悦。“剑外忽传【chuán】收蓟【jì】北”,起势迅猛,恰切地表现了【le】捷报【bào】的突然。诗人多【duō】年飘泊【bó】“剑外【wài】”,备尝艰苦,想【xiǎng】回故乡而不【bú】可能,就是由于“蓟北”未收,安史【shǐ】之【zhī】乱【luàn】未【wèi】平。如今“忽传收蓟北”,惊【jīng】喜【xǐ】的【de】洪流【liú】,一【yī】下子冲开【kāi】了郁积【jī】已久的【de】情感闸【zhá】门【mén】,令【lìng】诗人心【xīn】中涛翻【fān】浪涌。“初闻涕泪满【mǎn】衣裳【shang】”,“初闻”紧承“忽传【chuán】”,“忽传【chuán】”表现捷报来得【dé】太突【tū】然,“涕泪满衣裳”则以形【xíng】传神,表现【xiàn】突然传来的捷报在“初【chū】闻”的一刹那所【suǒ】激发的【de】感情波涛,这是【shì】喜极而悲【bēi】、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。“蓟北”已收,战乱将息【xī】,乾坤疮痍、黎民疾苦,都将【jiāng】得到疗救,诗人颠沛流【liú】离、感时恨别的苦日子【zǐ】,总算【suàn】熬过来了。然而痛定思痛,诗人回想八年【nián】来熬过的重重【chóng】苦难【nán】,又不禁悲从中来【lái】,无法压抑。可是,这【zhè】一场浩劫,终于【yú】像噩梦一般【bān】过去了,诗人可以【yǐ】返回故【gù】乡了,人们【men】将开【kāi】始新的生活,于是又转悲为喜,喜不自胜。这“初闻”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、复杂【zá】感【gǎn】情【qíng】,如果用【yòng】散文的写法,必需【xū】很多笔【bǐ】墨,而诗【shī】人只【zhī】用“涕泪【lèi】满衣裳”五个字【zì】作形象的描绘,就足以概括这一切。

  颔联以转作承【chéng】,落脚于“喜欲狂”,这是惊【jīng】喜【xǐ】的更高峰。“却看妻子”、“漫卷诗书”,这【zhè】是【shì】两个连续性的动作,带有【yǒu】一定的因果关系。当诗人【rén】悲喜交集,“涕【tì】泪满衣【yī】裳”之时【shí】,自然【rán】想到多年来【lái】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。“却看”就是“回头看”。“回头看”这个动作极富意蕴,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【shuō】些【xiē】什么【me】,但又不知从何说【shuō】起。其实,无需说【shuō】什么了【le】,多【duō】年笼罩【zhào】全【quán】家的愁云不知跑到【dào】哪儿去了,亲【qīn】人们都不再是【shì】愁【chóu】眉【méi】苦脸,而是笑【xiào】逐颜开,喜气洋洋【yáng】。亲人的喜反转来【lái】增加【jiā】了诗人的【de】喜,诗人再也无心伏案【àn】了,随手【shǒu】卷起诗书,大家同享【xiǎng】胜【shèng】利的【de】欢乐。

  “白日放歌【gē】须纵酒,青春作伴【bàn】好还乡”一联,就“喜【xǐ】欲【yù】狂【kuáng】”作进一【yī】步【bù】抒写。“白日”,指晴朗的日子【zǐ】,点出【chū】人已到了老年。老【lǎo】年人难得“放歌”,也不宜“纵【zòng】酒【jiǔ】”;如今既要“放歌”,还须“纵酒”,正是“喜欲【yù】狂”的【de】具体表现。这【zhè】句写“狂【kuáng】”态,下句则【zé】写“狂”想。“青春【chūn】”指春【chūn】天的景物,春天已经来临,在鸟语花香中【zhōng】与妻子儿女们【men】“作伴”,正好“还乡”。诗人想到【dào】这里,自然就会“喜欲狂”了。

  尾联写诗【shī】人“青春作伴【bàn】好还乡”的狂想【xiǎng】,身【shēn】在梓【zǐ】州,而弹【dàn】指【zhǐ】之间,心已回到故【gù】乡。诗【shī】人的惊【jīng】喜达到高【gāo】潮,全诗也至此结束。这一联,包涵【hán】四个地【dì】名。“巴【bā】峡”与【yǔ】“巫峡”,“襄阳”与“洛阳”,既各自对偶(句【jù】内对),又前后对偶,形成【chéng】工整的【de】地【dì】名对【duì】;而用“即从”、“便下”绾合,两句紧连,一气贯注,又是活泼【pō】流走的流【liú】水对。再加上“穿”、“向”的动态【tài】与两【liǎng】“峡”两“阳”的重【chóng】复【fù】,文势、音调,迅【xùn】急有如闪电,准确【què】地表现了诗人想象【xiàng】的飞驰。“巴峡”、“巫峡”、“襄阳”、“洛阳”,这四个【gè】地方【fāng】之间都有很漫长的【de】距【jù】离,而一用“即从”、“穿”、“便下”、“向”贯【guàn】串起来,就出现【xiàn】了“即从巴【bā】峡穿巫【wū】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的疾速【sù】飞驰的画面【miàn】,一个【gè】接【jiē】一个地【dì】从【cóng】读者眼前一闪而【ér】过。这【zhè】里需要指【zhǐ】出的【de】是:诗【shī】人既展【zhǎn】示想象,又描绘【huì】实境【jìng】。从“巴峡”到“巫峡”,峡险而窄,舟行如梭,所以用“穿”;出“巫【wū】峡”到“襄阳”,顺【shùn】流【liú】急驶,所以用“下”;从“襄阳”到“洛阳”,已换陆路,所以用“向【xiàng】”,用【yòng】字高度准确。

  全诗感情奔放,痛快淋漓地抒发【fā】了作【zuò】者无比【bǐ】喜悦的心情。后代【dài】诗【shī】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,浦【pǔ】起龙【lóng】赞其为杜【dù】甫【fǔ】“生平第一首快【kuài】诗也”(《读杜心解》)。

  此诗除第一句【jù】叙事点题外,其【qí】余各句,都是抒发诗【shī】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【qíng】。诗【shī】人【rén】的【de】思【sī】想感情出【chū】自胸臆,奔涌直泻。仇兆鳌在《杜少【shǎo】陵集【jí】详注》中【zhōng】引王嗣奭的话【huà】说【shuō】:“此诗【shī】句句有喜【xǐ】跃意,一【yī】气流注,而曲折尽情,绝无妆点,愈朴愈真,他人决不能道【dào】。”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【zì】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【dù】少陵”等,汉【hàn】族【zú】,河【hé】南【nán】府巩【gǒng】县(今河南【nán】省巩义【yì】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【shí】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【chēng】“李杜”,为【wéi】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【lǐ】商隐与杜牧即【jí】“小李【lǐ】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【lǐ】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【tā】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【tā】的约1400余【yú】首诗【shī】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【zhōng】国【guó】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【chóng】,影响深远【yuǎn】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【hòu】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